本報記者 王怡波 雷宇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14日06版)
  80後,女性創業者,自信果敢,獨立要強——鮑艾樂身上一直有很多“標簽”。最近,她又多了個新標簽:騰訊系。
  多了“騰訊系”標簽的還有與她一同創辦3W咖啡館的許單單、馬德龍。“我們都有在騰訊工作的經歷,現在一起創業,自然被歸為騰訊系創業者。”鮑艾樂對新標簽感覺不錯,“在騰訊的經歷對我影響重大,對創業更是有直接意義。”
  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,現在,中關村已形成了多個“創業系”,比如以國內外知名領軍企業和研發機構為代表的新浪系、搜狐系、網易系、百度系、金山系、騰訊系、微軟系等,以知名投資機構為代表的真格系、經緯系、紅杉系、IDG系等,以國內外高等院校為代表的斯坦福系、清華系、北大系、北航系等。“創業系”內的創業者繼承了這些領軍企業、投資機構或高校的創新基因,他們具有豐富的技術開發、管理運營、產品構建等行業經驗,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,在獲取融資、市場渠道、國際化資源上具備先天優勢。
  據統計,中關村2013年新創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有6000餘家,新技術、新應用、新模式創業層出不窮,其中,中關村的創業系貢獻了一大批高端創業人才。“眾多創新資源形成的“創業系”是中關村有別於其他創業地區的一個顯著特點,也是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處長楊彥茹說。
  “Spin off”是中關村與硅谷最像的地方之一
  “我們是百度系的。”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孟兵被問起創業的緣起時,會毫不猶豫地這樣回答。一個多月前,他的公司剛從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孵化器中搬到望京SOHO寫字樓中,經過第一輪融資後,現在公司“形勢不錯”。
  事實上,幾年前,“創業系”的提法便見諸部分涉及中關村創業的報道中,楊彥茹介紹,這一概念是2012年年底中關村管委會總結一年工作時正式提出的,“創業系”在中關村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,而且涉及各個領域的創業。
  其中不乏已經在市場競爭中充分顯示出實力,為投資者、消費者所認可的公司:金山系有雷軍創辦的小米科技、王峰創辦的藍港在線、馮鑫創辦的暴風影音;搜狐系有古永鏘創辦的優酷、龔宇創辦的愛奇藝、李善友創辦的酷6;網易系有關國光創辦的陌陌、李學凌創辦的多玩游戲網……
  “大公司能夠培養具有一定技術積累、管理經驗、人脈資源的潛在創業人才,當有了新鮮、成熟的想法之後,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,出去單干的想法就會付諸行動。”楊彥茹說,“這些人放棄高薪高職選擇辭職創業,更多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。”
  中關村創新文化促進會會長夏穎奇更願意用“Spin off”來形容從各大互聯網公司中派生出創業者的現象。夏穎奇解釋,“spin”意為快速旋轉,“Spin off”可以理解為:像在打陀螺時甩出小顆粒一樣,在快速旋轉的物體中,不斷剝離出小事物。
  “這一點中關村和硅谷很像,會由一些發展壯大的大公司中,派生或者衍生出新的創業公司。”夏穎奇認為,這是中關村具有創造力和活力的體現,“這些派生出來的新企業,跟創業者的老東家並沒有資金、商業等方面的直接關聯,是獨立發展的”。
  夏穎奇列舉了同為創業創新高地的中關村和硅谷的幾大相似之處:知識經濟基礎、企業家精神、風險投資活躍,“還有,就是‘Spin off’現象,從2005年中關村一些企業做大做強之後,這種現象就開始逐步成長,演變成現在的格局”。
  “我們是有‘野心’的”
  “有的企業是創新驅動,有的是技術驅動,我覺得我們是野心驅動。”兩年前從年薪20多萬元的崗位上辭職出來創業時,鮑艾樂就覺得,“我們是有野心的,都是在安穩的工作中仍想尋求一種積極的前進,想著能把屬於自己的事業做起來。”
  鮑艾樂和合伙人認為,創辦3W咖啡以及之後創辦拉勾網,秉承了原來在騰訊等互聯網公司里學習到的市場營銷、策劃、管理經驗,但更重要的是“野心”。
  鮑艾樂經常與來3W咖啡的那些創業者們聊天,她覺得“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點‘野心’的味道,這種野心不是貶義的,是正向的,是向上而積極進取的。”
  不久前剛從一家傳統媒體跳槽到拉勾網擔任公關總監的楊繼斌認為:“鮑艾樂他們的野心,是想改變自己、改變生活、甚至改變世界,這也是中關村很多創業者身上具備的氣質。”
  與鮑艾樂同樣是80後的創業者孟兵,也先後在百度、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企業工作,之後辭職先後成立了互聯網科技公司“奇點兄弟”、西少爺肉夾饃店。
  在被問及創業的緣由時,他說:“如果說我們只是為了薪水,或者說比較安定的工作,讓自己過上非常穩定的生活,那我覺得這樣的人生缺乏一些樂趣。我個人的性格是,當我看到未來一成不變的時候會特別恐懼,我非常喜歡這種未知,只要有不確定性,我就感覺安全。”
  不論是野心,或者是對“未知”的嚮往,在夏穎奇看來,在創業氛圍濃厚的中關村,想乾一番事業的“躁動”迅速地互相“傳染”著,很多大膽的想法都極易轉化為創業的實際行動,“尤其是在大公司里已經‘邊工作邊學習’的人才,更容易在實際行動中取得成功”。
  “在中關村,人人都想當老闆。”夏穎奇說,尤其是現在互聯網領域創業者規模擴張迅速,“看到身邊的人成功了,躍躍欲試的人越來越多,誰都想試試。”
  稱“系”不是“拉山頭”
  在鮑艾樂看來,所謂“創業系”,並不是簡單的“抱團”,不是說“拉山頭”。
  “所謂‘系’,應該是不管從橫向上還是縱向上,都維持著一種有益的關係,而不僅只是出處一樣。”鮑艾樂說,“從同一個母體出來之後,如果大家都只是各自打拼,毫無關聯,或者只是窩在一起,都不能叫‘創業系’。”
  去年7月,作為鮑艾樂和合伙人的又一個項目,專註於互聯網領域招聘的拉勾網上線。不久後,騰訊公司選擇在拉勾網上發佈招聘信息。這讓鮑艾樂這些騰訊系出身的人“備感溫暖”,“騰訊原本可以選擇影響力更大的招聘平臺,可是它選擇了我們,雖然不一定是因為我們出自於騰訊,但證明它對我們是認可的。”
  母體與創業者之間的互相認可,在鮑艾樂看來,非常可貴。這種認可,不僅體現在偶爾發生的業務上的交叉、往來,更體現在母體公司對創業者的開明態度,和創業者對母體公司文化、管理的認同。
  楊彥茹曾經和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負責人聊起創業系的話題,高管們雖然對人才流失有所惋惜,但更多地表達了對於創業者成功的期待,“公司里的人才是可以一撥兒又一撥兒培養起來的”。
  大型互聯網公司給予員工的,往往能成為他們在創業中制勝的“法寶”。從2005年在校園招聘會上看見騰訊打出“在好玩的地方實現夢想”標語開始,鮑艾樂就喜歡上了騰訊的文化。直到如今創業,在3W咖啡館的各個角落,還是能感覺到鮑艾樂等騰訊系創業者對騰訊公司文化的吸收衍化。
  同樣地,得益於在互聯網公司學習到的產品意識,孟兵把本來毫不起眼的“肉夾饃”,做成了令人“眼饞”的創業成功案例。小有成績之後,百度公司的原同事們時常會來看孟兵,“他們也很為我們感到高興,而我們也用行動證明瞭我們的‘野心’不是空談”。  (原標題:夢想驅動“創業系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fh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