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制網記者 劉建
  上海公園大面積免費開放近十年,到公園內唱歌、練舞、跑步健身的市民人數不斷增加,而且還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聚攏起各類“社交圈”。以前專管綠化的園林管理部門,正從管“樹”向管“人”、從“園林管理”向“社會管理”艱難轉型,也囿於自身定位,在現實新挑戰面前有力不從心之處。專家呼籲:創新社會管理,建立包括綠化部門、區縣管理部門、街道社區及相關文體部門的聯動管理機制已勢在必行
  ???公園免費開放漸成居民“社交場”
  近一段時間,記者利用早晨探訪了楊浦、虹口、閘北、長寧、普陀區等多家公園。這些公園日入園人次均過萬,都是晨練者集中的地方,
  在閘北公園。儘管飄著小雨,但公園裡已有10餘支健身隊在各處鍛煉,小路上也有許多跳舞的老人。在公園歌舞廣場,3支人數眾多的健身隊正隨著各自的音樂做著健身操,還有人在打羽毛球。廣場一角,矗立著一塊噪聲監測牌。監測數字多在63—69分貝中間跳動,極少數時達到73分貝。在和平公園裡,有舞蹈隊、合唱隊、鼓樂隊,也有太極拳隊。有些出乎意料的是,文體活動無一使用功放及高音喇叭等設備。
  據瞭解,上海全市共有城市公園161座,面積2230多公頃。免費公園數已經達到了142座,占城市公園的88%。每天入園人次超過100萬,晨練最高峰時150多萬人,幾乎占上海戶籍人口十分之一。上海公園大面積免費開放近十年,到公園內唱歌、練舞、跑步健身的市民人數不斷增加,“去公園”儼然成為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,特別是老年游客很重要的生活活動空間。隨著人氣集聚,各種官方、半官方乃至純草根的公共活動陸續進入公園,公園的社交平臺功能漸漸成型。
  受訪專家都充分肯定了公園免費開放的正確方向。上海大學工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,這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改變,社會效益重大,滿足了市民的文化娛樂權利,也使得社會公共資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  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看來,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,政府還需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,“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去公園鍛煉,有沒有可能增加公園的數量、擴大公園的面積?”
 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海分析,老人去公園鍛煉,與老人退休、醫療福利尚不完善、舊式鄰裡關係改變都有關,老人通過鍛煉獲得自信和健康,增強社會聯繫和歸屬感,老人所屬的社區應對此加以鼓勵並參與管理。
  從管樹到管人麻煩不少
  公園免費開放在深受市民歡迎的同時,也逐漸暴露出游客與園方、游客與居民、游客與游客之間的各種問題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滬上各公園管理者正普遍經歷從“管樹”到“管人”的艱難轉變。以廣場舞大媽為例,搶地盤、大功率音響擾民等問題,不止一次出現。游客搓麻將、殘疾車疾馳、商販偷偷在園內售賣。即便是賣橘子這樣有組織的半官方公共活動,也不讓人省心。由於擔心設點直銷影響公園環境,造成管理困難,一些公園至今還未明確表態以後是否繼續賣橘。中山公園免費開放以後,多了不少拾荒者、流浪漢,還有些小偷也混跡其中。對這些人的管理,園方感到比較棘手。上海動物園為晨練噪音會對動物們的正常作息造成影響而犯愁。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從市民自發組織到公益組織介入,再到黑中介混跡其中,公園方欲管無力。還有很多公園出現了露天棋牌室,阿姨爺叔們一邊“小來來”,一邊“聊天”,規模龐大的能有上百桌……各種問題都在考驗管理智慧。
  中山公園的養管單位是一家國企。早在七八年前,為了與常駐公園鍛煉的游客建立常態聯繫,公司設立了一個“三位一體黨建指導站”,併發展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,協助維護公園日常管理。公司黨支部書記助理陳沈慧介紹:“團結了晨練隊伍的領袖,也就相當於抓好了晨練隊伍的管理。”
  中山公園去年經歷了一次為期半年的大規模閉園改造,管理部門“前進一步”,幫助團隊找安置點。公園重新開放,手裡“有權”的管理方卻主動放權,退到後臺,鼓勵大媽們在基於感情的基礎上自行協商場地資源分配問題——政府適時的進退,換來了和諧的自治。
  管理復興公園的黃浦區綠化管理署同樣把進退之間的竅門定位於“間接管理”:這個駐扎有70多支團隊的老公園裡,大媽之間的“領袖”都是公園管理的參與者——自行協商促成了自發平衡,管理方只需要居中協調。
  開拓網絡交流平臺,線上線下共建公園社交圈,是一些公園正在採取的手段。負責共青森林公園新媒體運營的朱思遠介紹,該園公眾微信號目前已有3000多位粉絲,號召力相比“晨練軍團”也不低。
  呼喚管理創新
  復旦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浦興祖認為,公園免費開放之後,首先考驗政府管理能力。面對公園中多方利益衝突時,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做好引導和落實;公園管理部門可牽頭,聯合區縣街道、社區居委,召集健身團隊及周邊居民代表,進行多邊會談,尋求利益最佳平衡點。總之,要讓市民成為共同參與治理的主體。
  於海也贊同建立這樣的多方商議協作機制,同時他還提出了兩個觀點:一是社區居委可給予公園管理部門更多管理協調的支持,並開闢更多可供居民健身的場所;二是建議社工進入公園參與管理,“當公園管理部門從園林管理向社會管理轉型,擁有更多社區管理經驗的社區居委和社工可更好地進行各方協調,不失為有益補充”。
 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長方岩表示,公園的功能逐步在擴大。原來公園主要是管"樹",現在要融入社會管理的要求。目前我們在公園管理過程中,註重軟件硬件兩手抓,比如硬件方面增設監控設施,完善通信的設施,軟件方面我們和街道、公安等部門聯手,通過社會化管理共同治理。
  方岩介紹說,市綠化局在調研總結了靜安公園與靜安寺街道、公園游客的同創共管機制經驗的基礎上,結合文明行業的創建,提煉出“公園——社區——志願者”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,在全市公園綠地廣泛建立了以離退休人員為主體,以黨員為骨幹的志願者隊伍。在公園管理中發揮志願者的作用,是公民團體自治的重要內容,也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。希望通過和社區,街道,居委會的合作,通過自願者隊伍的發揮,來解決在在公園當中發生的矛盾。依托街道,居委會,公安,城管等部門幫助我們一起提高公園的管理水平。
  專家認為,公園免費開放後遇到的問題與探索的經驗,都是日後在社區公共資源管理上需要思索的。對於政府部門來說,完善制度法規,建立包括綠化部門、區縣管理部門、街道社區及相關文體部門的聯動管理機制已勢在必行,對於市民來說,樹立多方共贏的公民意識也是亟待提升的一課,而讓政府管理與市民自發管理有效結合、建立協商機制則是我們共同的探索。  (原標題:公園免費開放成為市民“社交場” 暴露各種問題呼喚管理創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fh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